LNG將在未來天然氣終端市場發揮更加重要的作用。
“未來五年,中國LNG年供應量有望增至4262億立方米,超過國內天然氣產量和三大進口管道氣之和。”11月30日,陜西燃氣設計院院長郭宗華在第六屆中國天然氣市場化、智能化發展大會上表示。
根據國務院8月30日發布的《關于促進天然氣協調穩定發展的若干意見》,2020年底前,各油氣企業要力爭國內天然氣產量達到2000億立方米以上。
中國管道氣進口主要有三大通道,分別為中緬、中俄東線和中亞管道。目前,中緬管道天然氣項目每年可向中國輸送天然氣120億立方米。
據《中俄東線供氣購銷合同》,中俄管道東線于2020年建成后,可達到100億立方米/年的輸氣量,預計2024年達到約380億立方米/年的設計規模。
此外,據霍爾果斯海關數據,今年前三季度,中亞管道向中國輸氣量為357.6億立方米。
郭宗華認為,LNG接收站和工廠將成為LNG供應增量主要來源。今年前8個月,中國天然氣進口量為789億立方米,同比增長38.6%。其中LNG進口量約390億立方米,同比增長47.5%,約占天然氣總進口量一半。
郭宗華表示,目前國內的LNG接收站已投產20座,正在籌建20座,有意向投資建設28座,所以未來五年內,中國將可能建成68座LNG接收站。
“按每站平均年接收量400萬噸計算,年進口量達2.72億噸,折合氣態3808億立方米。”郭宗華稱。
今年上半年,郭宗華所在的陜西燃氣設計院簽訂了十座LNG工廠的合同。
“預計今年國內將新增20座LNG工廠,五年內西部天然氣資源地區的LNG工廠可能增加至75座。”郭宗華說,加上國內現有200座LNG工廠,屆時,國內LNG工廠數量可達275座。按每廠日處理量按50萬立方米計算,除去維修期,LNG工廠的年產有望達3241萬噸,折合氣態454億立方米。
郭宗華認為,LNG儲配調峰站也是未來的增長重點。
“1萬立方米以上的中大型LNG儲配調峰站,估計目前有100多座正在籌建。”郭宗華表示,“煤改氣”和“油改氣”引起的天然氣供應缺口,短期內不能徹底解決,作為調峰主力的地下儲氣庫建設周期長達約五年,因此在相當長時間內,仍需要依靠LNG在終端市場發揮調峰作用。
“去年地下儲氣庫的調峰氣量為74.1億立方米,調峰貢獻率42.5%;沿海LNG調峰氣量為31.7億立方米,調峰貢獻率18.2%。”中國石油天然氣集團公司(下稱中石油)政策研究室戰略與政策處處長唐廷川在會上表示,受地質條件有限、資金投入不足、建設周期較長和投資回報不暢等多種因素制約,國內儲氣設施滯后于市場的快速發展,調峰能力有限。
去年,國內建成地下儲氣庫19座,形成有效工作量77億立方米、占全國總消費量的的3.3%。其中,中石油17座,有效工作氣量74億立方米,占全國的96.2%。
唐廷川表示,根據國內市場缺口多少,中石油每年不均勻采購現貨LNG,為冬季調峰發揮重大作用,但LNG接收站也受到氣源供應、海況條件、接收能力和氣化外輸能力等因素的制約。
“北京冬季用氣量是夏季的三倍,西安市冬季用氣量是夏季的五倍,極端天氣時,這個數字還要翻一倍。”唐廷川說,天然氣供應基礎設施不可能在短期內擴大十倍建設,在冬季調峰時,一座LNG接收站即相當于一座小型氣田或儲氣庫。
“天然氣市場化需要兩個條件,一是供量大于需量,至少供需基本平衡,二是上游主體多。”郭宗華表示,例如,目前美國上游油氣開采商達8000余家,其中天然氣開采商達6400多家。郭宗華認為,中國LNG供應的增長,將引入更多市場參與主體,促進中國天然氣市場化的發展。